潮南红场茶参“斗”凤凰单丛民间斗茶赛,展老区产业风采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潮南红场茶参“斗”凤凰单丛民间斗茶赛,展老区产业风采

近日,“红场杯”第四届凤凰单丛民间斗茶赛决赛在汕头潮南火热开“斗”,30款凤凰单丛参赛茶样进行比拼,经过评定,决选出1名茶王、5名特等金奖、24名金奖。

斗茶又叫斗茗、茗战,源于唐,而盛于宋,是茶人之间在春茶采制时以良莠次序排名的一种赛事。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斗茶赛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茶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斗茶虽然斗在一时,但功夫全在平时,其背后反映的是政府的重视支持、行业的自律互助以及茶农的坚守耕耘。本届斗茶赛是主办方之一的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举办的第四届赛事,在业内颇具影响力。这也是红场茶首次参与到这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赛事中,将有效促进当地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好茶是种植出来的、加工制作出来的,也是‘斗’出来的。”红场镇镇长陈卫明表示,茶叶产业是红场镇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绿色生态产业,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富民大产业。红场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方式,持续做活“山”字文章;同时,以此次凤凰单丛民间斗茶赛为契机,推动茶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2年红场镇全镇年茶叶产量约124万斤,产值约1.86亿元。

30茶样比拼7名专家把关

茶为国饮,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雅士又好“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是口腹之欲还是精神之需,中国人都离不开这个“茶”字。

凤凰单丛是中国四大乌龙茶之一,起源于潮州凤凰山,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茶品质优异,香气馥郁持久,香型繁多,素有“茶中香水”之美誉,名满海内外,备受赞誉。如今,凤凰单丛已成为本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绿色生态产业,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支柱产业。

当天的决赛现场,茶香弥漫,评委在摆满茶叶样品的桌子前来回走动,查看茶叶外形、泡水、闻嗅、观察茶叶泡后舒展情况,品尝味道。之后,评委将每一项评判分数写到手中的计分表。另外一边,茶商、茶农和爱茶人士也在紧张观看着比赛情况。


茶叶专家评委对参赛茶样进行品鉴。

“进入决赛的这30款茶,都是参赛者酝酿多时的看家之作,每一款都堪称精品。这既是凤凰单丛茶顶尖工艺的大比拼,也是凤凰单丛茶王名号的擂台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楚生表示,为确保选出来的茶王、特等金奖、金奖名副其实,所有参评茶样均经过初赛的层层筛选,并通过一明一暗的密码审评,决赛现场更是采用当场评比、当场计分、当场开奖的方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据悉,评审规则根据GB/T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框架下,结合凤凰单丛的品质特征及潮汕工夫茶冲泡方法进行制订。决赛特邀7名茶叶专家评委联合坐镇,把关专业评审。分数由专家评审团和大众评审团共同打分,专业评审团分数比例占40%,大众评审团分数比例占60%,有效分数为80—100分。

争奇斗艳展风采

全力打好“四张牌”

从历届斗茶赛来看,斗茶的“斗”,在于展示茶品质、宣传茶品牌、弘扬茶文化。诚如林楚生所言,每届凤凰单丛民间斗茶赛既是共品茶香、共论茶道、共商茶业凝聚发展的盛会,也是推介茶品、推广茶事、推崇茶艺争奇斗艳的舞台。对于红场镇来说,茶叶产业首次亮相在这个舞台上,与一众精品茶争奇斗艳,可谓精彩。

红场镇地处潮南区西南部大南山中段,是一个纯农山区镇。红场镇拥有7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土壤属花岗岩发育沙壤土,富含多种矿物质,是汕头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质量最好的茶叶产区,所产茶叶在粤东乃至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

据悉,红场镇现有茶园种植面积8600亩,主要分布在苏林、审者、中村、大輋、峰厝等15个村(社区),种植农户有2000多户,4000多人;有侨丰、亿筐2家茶叶龙头企业,也有红场青绿、松发、苏林、益种、沈绿、红潘等3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及43个自制作坊,237个家庭加工坊。茶叶品种有鸭屎香、桂花香、白叶单丛、乌叶单丛、黄旦、奇兰、梅占等。现有“石船茗”“亿筐”“南红福”“鑫鸿兴”“青绿”等注册商标,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亿筐”“青绿”“红芝香”等品牌颇受茶客青睐。

谈及红场镇茶叶产业近年来的发展,该镇党委书记陈锡波介绍,红场镇于2020年8月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茶叶专业镇,2022年4月成功获批全国“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茶叶产业);红场镇茶叶协会党支部的“红色沃土茶飘香”特色党建品牌还荣获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追寻红色足迹,品味工夫茶香’红场文化茶旅”获评为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红场山茶制作技艺被认定为潮南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年来,红场镇的茶产业规模得到快速提升。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红场镇全镇年茶叶产量约124万斤,产值约1.86亿元,全镇从事茶叶产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4000元/月,比全区农民人均收入高出约23%。“茶叶产业已成为红场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我们将持续推进实施现代化农业茶产业带项目,继续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陈锡波说。

打造投资“宝地”

赋能产业强链补链

本届赛事由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汕头市总工会、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餐旅学院、广东省潮汕工夫茶研究所联合主办,展现出与往届赛事不一样的风采。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原二级巡视员郑宏宣评价说,来自全省各地的知名茶叶专家、茶叶爱好者齐聚于此,赏外形、闻香气、观汤色、尝滋味、看叶底……面向参赛企业和茶农,斗出了友谊、斗出了热情、斗出了品质,提振了凤凰单丛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发展信心。

斗茶之余,如何做大做强红场茶产业,成为现场诸多茶人思索的问题。“唯有系统施策才能推动茶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一片叶子带富一方’。”郑宏宣认为,不仅要在产业结构优化、质量安全管控、特色品牌培育等方面集中发力、精准突破,也要多举办类似斗茶赛的活动,敢于面向社会斗茶比武、评先争优,才能争出品牌知名度、比出品牌影响力、斗出产业的生机活力。他希望红场镇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富矿”,厚积薄发,努力让红场茶“走出去”,打开市场销往全国甚至是海外,实现产业经济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当天的活动,红场镇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展现革命老区茶产业风采。“我们以红场之茶,会天下之客。”在介绍完红场镇近年来的发展与成就后,陈锡波表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红场镇欢迎四面八方的客商到红场投资兴业,建设特色民宿、康养度假、红色文旅、观光生态农业等项目,进一步为茶叶产业强链、增链、补链。

“红场愿与茶商共享红场秀丽生态的‘自然之美’,后发赶超的‘发展之势’、潜力无限的‘产业之机’,欢迎广大茶商走进红场,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开拓新领域、布局新项目,实现企业成长与地方发展的双赢。”陈锡波满怀信心地说。

来源:南方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